作者:王明夫(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,中国著名的战略咨询医生和投资银行医生)
这些年,你天天刷屏阅读各种分析报告,花大望时间讨论万宝纷争、英国脱欧之类的政经大事件,每天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鸡汤,努力判断和捕捉下一波浪潮和商机。于是你热点悉知、鸡汤盈腹、谈资丰富、出言成理。
但是拜托,这多年过去了,你确实一事无成。
如果你这些年:
去做好一瓶辣椒酱比如老干妈;
去开好一个惠民餐馆比如田老师红烧肉;
去种好几亩橙子比如褚橙;
去做好一把梳子比如谓木匠;
去盖好一所木屋比如德胜;
去做好一个咨询团队比如和君咨询的蔡萌路明李向群;
去办好一个幼儿园比如金色摇篮;
去生产一个好的马桶盖比如日本厂商...
你早已经处境改观了。
那些掷地有声的分析报告和万众瞩目的商业大事里,或许涵大商机,但对你来说,很现实的商机恐怕是在你自己的手里,甚至可能是转念一想之间。修行的人说:清静一念,即刻就是菩提道场。仿照这个说法,清静一念,即刻就有商机浮现。
各行各业、日常生活,不乏商机,重要是去做、去做好、去实干。 你静静,告别那种状态吧,无情地粉碎你的自我端起、精英意识,开启一种平凡的、普通的新生活:日复一日、不厌其烦地去做好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。
日积月累、时光沉淀,生活的果实,迟早会丰收在望。
很抱歉,我说话可能直了点。我不欣赏你的过往,但还是想期待你的未来。
名人青春励志文章:孩子,你是在花我的钱作者:玉泉
有一年过节放长假的时候,我在国内临时决定坐火车回家。运气还不错,碰巧买到了很后一张软席票。一进候车室,我以为是走错了地方。站着坐着的都是学生模样的人。我不是说软席非得什么什么人坐。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坐,就是当学生的应该少坐或不坐。因为是学生,因为学生还在花父母的钱,所以就应该采用很节约的方式去旅行。起码,在中国以外的地方,人们大多数都是这么想的,也都是这么做的。为什么偏偏中国人不这么想,我有点不明白。
在西北旅行的时候,看到很多村子的墙上写着:再穷不能穷了孩子。这是指教育,我同意。但在现在的中国,我还要再加一句话:再富不能富了孩子。
在欧洲火车的软席车厢里,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学生模样的人。即使是在圣诞节,车厢过道都挤满人的时候。有的学生为了省钱,专门乘坐多次转车,站站都停的慢车。他们的父母们也赞成这样的做法。
我们早已习惯了用金钱度量一切。但恰恰是父母的爱,在很多时候和金钱没有关系。
在德国有一个传统,一个人过了18岁生日以后,要独自出门旅行一次。要争取用很少的钱走很多的地方,并且在外面尽可能待很长的时间,以便认识世界,体验人生,学会独自生存的本领。有句话把这样的旅行概括得很形象:出门时是个孩子,回来就是成人了。
这是人生的*一次冒险。多少年以后,每个德国成年人都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向自己的女朋友、向自己的孩子讲述*一次独自旅行的故事,花了如何少的钱,走了如何多的路,受到了什么人的帮助,受了什么人的欺骗。这是可以一生一世讲述的故事,也是可以在家族里世代相传的传奇。如果一个孩子出门没几天就往回走,这将成为他和他父母终身的耻辱。
我认识一个汉堡的有钱人,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。因为从他父亲辈起,已经不再需要靠工作赚钱了,他家的钱在帮他们赚钱。他18岁那年揣着父亲给他的旅游费出门去游欧洲。他每天可以支配的钱相当于现在的2.5欧元,人民币约25元。即使在那个时代,这也是很少的一个数目。百万富翁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在外面至少旅行一个月再回家。他在外面旅行了整整40天。有几天,他就吃黑面包,喝自来水。他睡过青年旅馆,睡过人家的客厅、马槽,也在外面露宿过。在他回家以后,家里为他举行了一个大派对。鲜花,香槟和很昂贵的食品铺天盖地。
他感慨地想,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,桌上任何一杯香槟的钱,就足以让他饱餐一顿了。他把他的感慨告诉了父亲,当然有点谴责的意思。父亲回答说,孩子,我是在花我自己的钱。而你花的是我的钱。他说,那一瞬间,他明白父亲已经把人生很重要的财富赠送给了他。他的父亲让他明白,一个过了18岁的成人,从父母手里得到的钱就像是礼物,不论多少,只应该心存感激,一分钱掰成两半去享用。
名人青春励志文章:你现在偷的每一个懒,都是给未来挖的坑作者:蒙琪琪
很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,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,因为很多备案没有按时记录,现在要补上去,反而要花更多时间去回忆,还要花精力翻资料。
当然,我也是其中的一员。虽然刚毕业那会儿,我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,今日事今日毕,但几年磨下来,还是慢慢偷起了懒。这不,关键时候就被自己坑了。
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,看着朋友圈里别人在晒写得工整漂亮的小楷,下面的评论一片赞誉。关键是连心仪许久的男神都对她赞不绝口,突然就有一种羡慕嫉妒之情涌上心头,继而慢慢变为阵阵悔意。
回想自己小时候不是也练过好几年的书法吗,后来练着练着怎么就放弃了呢,不然现在能和男神互动的就是自己了。
因为偷懒而悔不当初的事太多了,以至于现在的我深深觉得,现在偷的每一个懒,都可能是给自己未来挖的一个坑。
因为,每一份努力都是实实在在会让你变得更好的存在,不仅影响你的当下还有你的未来。而偷懒,其实是提前预支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舒适,在未来你需要某个技能某种能力帮自己渡过难关时,却发现自己早在过去的某一天亲手扼杀了它。
俗话说,人都是有惰性的,偷懒确实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。那偷懒是一种什么心态呢?
一是长时间紧绷,突然想放松,但又克制力不够。偷懒的反面是坚持,坚持总是不易的,需要咬紧牙关。长时间的坚持,累是肯定的,需要稍作休息也没什么不对,关键是绷紧的弦一旦放松久了,再想绷紧它就比较困难了。
二是侥幸心理。觉得一次两次偷点小懒没什么大问题,可是俗话说,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量变终有一天会达成质变的。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下多大的决心,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由于自己都不够重视,中途开点小差也是很正常的。
三是压根儿就没有开始。现代社会,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,压力也着实不小。很多时候我们在决定一件事要不要做的时候,过多地要求它必须给我们带来些什么,对于一些看起来不痛不痒的事情,就提不起多大兴趣。
连*一步都没有跨出去,其实就是个“大懒”。实际上,只要做了,都有收获。而思想上偷懒导致行动上直接放弃的,则什么也得不到,除了日后某一天幡然悔悟时的深深叹息。
蔡康永说过:15岁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“我不会耶”。18岁觉得英文难,放弃英文,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,你只好说“我不会耶”。这段话真实而深刻。的确是这样,生活中有很多机会都是因为自己之前偷懒而错失了。
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总会过多地去考虑这件事有没有用,是否迫在眉睫,如果明显是当下不做不行的,自然是完成得好好的。如果短期内看不到它的用处,偷懒的念头就会爬上心头,于是乎,懒惰小人妥妥地打败了勤奋小人。
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,同单位与我年龄相仿的一位小伙伴,工作没多久就高升了,大家都十分羡慕。后来偶然听同事说起来才知道,人家一直在锲而不舍地、勤勤恳恳地做着单位通讯员的工作,就是要长期、频繁地写稿子。
我努力回忆,之前确实看到过单位面向所有员工征稿的通知,当时虽然有心动,但一想到要写那么多文章,转念一退缩,就没有再继续了。而那些空闲的时间,想来也没有被发挥更好的用处,不是在刷微博中流逝了,就是在聊天中消耗了。
如今看到别人因为坚持努力而有了更好的发展,我除了后悔、懊恼也别无其他。
我想起来爸爸在我上学那会儿,一直拿他自己的不努力来告诫我:想当初,爸爸就是贪玩啊,读完高中可以直接分配工作了,就偷懒不看书不考试了,还是后悔没有继续读下去啊……
时间是很公平的,与谁而言,一天都是24小时,选择偷懒蜷缩在舒适区,还是勤奋耕耘挥洒汗水,主动权在我们自己。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去承受,有些事情早晚都是自己做,有些苦早晚要吃,那还不如在恰当的时段,趁着年富力强,先苦后甜。
路是自己为自己铺的,坑也是自己给自己挖的。你在偷懒的时候,别人都在努力地给自己铺路,一刻也不停歇。也许你还会嘲笑满头大汗的别人:嘿,兄弟,这么拼命干嘛呢,休息一下吧。殊不知,未来不远处已经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了。
年轻时候是人生的储备期,就好像是四季里的春天,本是该播种的季节,你却因为贪玩错过了,那春去秋来,等别人在秋天收获时,你又能收获些什么呢?
没有什么路是白走的,没有什么事情是白做的,很多看似没什么用的事情,其实都是成长的基石。
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如果不想坐在坑里哭,感叹时运不济,那年轻时候就少偷一点懒,多坚持一下吧,时间会给你想要的。